
人物小传
白羽,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届生物技术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再生医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综合商务咨询总监,综合商务咨询板块中国南部负责人。兼任《人民日报》健康产业投融资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坪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坪山区新联会成员、深圳市南山区海归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校友总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校友会会长。作为深圳大学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曾获深圳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第八届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200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白羽一直以来最喜欢的话,他也一直在求索之路上如是践行着。
作为深圳大学优秀校友,他在科研上“顺流而上”,在行业中“运筹帷幄”,用经验助力深大青年人走向更多彩的未来。
顺流而上 求学路漫漫,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白羽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准备与等待的人,许多复杂因子运行之时,便能偶然凑成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而不间断地努力和时刻进行的反思与洞察便能助力我们抓住机遇。
“深大的发展,是深圳发展的缩影。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代人的努力,让深大在大投入、大心血下飞速成长。而当下,是深大最好的时代。”白羽这样讲道。
“深大对我的影响,贯穿于我成长、成熟的每个瞬间。无论是在深造还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始终萦绕在我耳际,警醒、督促着我自立自强。”回忆起深大学习生活的岁月点滴,他感慨于自身的迷茫、困惑、幸运与最终清醒,“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全年级前十左右的存在,学霸这个词对我来说毫不陌生。当年高考报志愿(那会儿是考前报志愿),随手填个中山大学,还是在班主任的坚持下填报了深圳大学作为第二志愿,以防出现失误而没书读。可命运就是要磨练一下自大的人,我‘如约’进入了深大。作为大一新生,我进校之后特别失望也非常颓废。大一的一年,几乎是在网吧、桌球台上度过的,还拿过深大台


2005 年在上海参加“挑战杯”总决赛球总冠军。我当时认为,大学不出名,一辈子就交待了,更没想过读硕士或博士。大二到来之前,我的父母找我恳谈,恳谈是有效的,内容是冷血的,感谢他们敲醒了我,让我反思生命的意义。于是就如电影情节一般,一个浪子回头,从大二开始奋起直追。直到大二下学期学院开始选“挑战杯”种子选手时,我已回归学霸位。那时,我有幸遇见了人生第一位大贵人,时任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的刘志刚老师。刘老师主管科研教学任务及‘挑战杯’项目,我被选进了团队,参与过敏 及免疫学课题小组。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重新找到了以往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获得‘硬生存技能’的渴求,重燃斗志。现在的我,做任何工作都是‘细节控’,对战略节点完成度、质量要求,包括对团队的激励,都与刘志刚老师有莫大关系。当年,每一篇论文、每个演讲PPT、每个研发产品,哪怕只是外包装的字体,刘老师都是字斟句酌地修改,让我领略了学术大家的工作细致度、严谨度,生成对科研的敬畏。应当说刘老师影响了我一生的工作态度。”
“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这次参赛对于白羽而言,是一次兴致勃勃的大游戏,十足地挑动起他对科研的热情。每天白天上课,晚上便一头扎入深大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常常一干就到凌晨两三点。“说起来很夸张,为了‘挑战杯’的课题,当时的我甚至还买过一个帐篷,扎在实验楼的顶楼,太晚了就不回宿舍,直接住在里面。现在回想,真是印象深刻,同时甘之如饴。”
耕耘之处必结硕果。所有的勤苦努力、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克、自我打磨终于得到回报,最终白羽拿到了“挑战杯”广东省以及全国特等奖。总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他生生把复旦、北大学生压在一等奖位置上,独得特等奖。这是口碑、荣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于深大的了解和判断,也让深大学子倍感自豪与骄傲。后来,参与刘志刚教授课题组与广州医学院钟南山院士课题组关于尘螨过敏原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研究课题,白羽又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深入研习,开启深造的征途。白羽一心申请剑桥热门的癌症专业。当时年轻气盛,在选择导师时白羽毫不犹豫地选择一位每年都能发专业论文的导师,但没能达到录取条件(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几番波折后,白羽转而选择先念一年硕士,以约克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以及爱丁堡大学为目标院校。在不懈努力之下,他分别收到了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
与爱丁堡“结缘”,让他成为深大唯一获得国家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全奖学生。三所学校中,爱丁堡大学的回复结果尤其令人惊喜——直博录取通知书。学校建议协助白羽申请国家奖学金,即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留学生奖学金。通常,非985、211高校学生是无缘申请这项奖学金的,爱丁堡大学特意出具信函,辅助其特批成功。
“优秀而努力的人总被幸运围绕。”白羽被知名导师、“克隆羊之父”IanWilmut爵士选中,成为他执教及科研生涯中最后一个博士和博士后,专攻细胞重编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博士期间,白羽的研究课题是“重编程技术”,利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吸收大分子物质的特性,开发了转化细胞属性和命运的技术。
“我的导师的成就无须多言,作为五院院士,他拿过非常多的奖项,也多次担任英国首相的高级顾问。跟着他做科研的那些时光,我不仅学习到了他的治学精神,更是极深程度地拓展了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因为许多公司请他做私人顾问,我得以接触到许多商业应用领域的市场经验。”提及这一段经历,白羽感慨万分,有推心置腹的心得想分享,“大家未来深造,不管是读博还是读硕,其实过往岁月中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没有白费,都会成为自己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验积累。所以这个过程不存在任何的浪费时间或者‘白做工’。例如说,在博士第二 年,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都由院士带队,寻求与导师IanWilmut爵士合作。在科研极度繁重的情况下,我依然承担了全部合作材料的翻译工作,包含谈判的口译工作。


2015 年与导师克隆羊之父合影
当时是尤为痛苦的。但实战对未来商业谈判和材料梳理构建了宝贵的经验。所以说,当下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未必以金钱的形式来兑现,但它总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一阶段做出回报。”
运筹帷幄
在实践中打磨工作能力。以往的专业经验,为白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白羽入职爱丁堡大学的科研转化中心,很幸运地被派到中国,参与爱丁堡大学在中国的科研合作、科研转化和商业化业务。在推动和协调爱大相关知识产权在国内的洽谈与合作中,与国内多个部门和高校都建立较为深入的沟通交流,提升了他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接洽、谈判的工作能力。同时,在项目管理、项目评估、科研成果资源对接等方面形成特有的专业能力。
优秀的平台与珍贵的工作机会,磨练了白羽的工作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他的常思常悟。在工作中、科研中,白羽关注着每个细节、思索着每个环节,评估工作的潜能。谈及科学研究,白羽总会有着很深而真切的感悟。“科研工作看似高精尖,需要创新力但却很少能够出现灵光乍现,是需要系统性循序渐进的。在科研工作中,首先且重要的事项便是设立目标,然后尽全力探寻目标技术上的可能性,继而排除问题,嫁接资源或者技术,使呈现的结果不断向目标靠近,不断补漏,不断捏合,不断重复,不断验证。做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很枯燥,甚至于很机械的,能够潜下心来不断钻研的人永远是少数,也因此少有人能够在这条路上成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能够学到且应坚守的,便是一颗永远求索的好奇心、一颗不怕失败并愿意一次次打破重来的坚韧心和一颗沉稳钻研的宁静心。用这“三颗心”来面对科研工作,必将在专业领域之中有所收获。
在职业成长之路上,也必须经历一次次的打破与重塑,才能从“不假思索”的“打工”转化为深深沉淀、技术过硬、洞察力强的市场“专家”。
边前行边思考,一刻不歇。当白羽意识到在爱丁堡大学(包括爱大体制下的机构里)已经可以与企业交换资源的时候,就知晓自己该寻求一个新的舞台了。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投资总监。这同样是一次对“洪流”的把控,也是一次满足自身愿望且极具冒险的挑战。谈及现今的投资机构,白羽认为市场更看重高学历、复合型、有从业经验的人才。
除了成为所谓“人才”,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知识、毒辣的眼光也同样重要。白羽对于项目方向有深入的思考,在寻找项目时应该从三个方向着手:一是产业园。例如南科大附近的智园,内含多种医疗器械项目,是挖掘投资标的的潜在项目池。二是各类论坛、会议、活动。“大咖”分享公司多方面的心得,内含多种投资项目。三是行业准入评估机构和行业专家。很多项目需要进行评判,他们会获取行业的 “风向标”,更是长期以来对于行业学习、市场把控、资源累积的沉淀。所以说,这些美好诱人的果实,早就酿造于每一份辛勤努力之中。
思考的沉淀,付诸实践。认识到风投向产投的转变,以及项目来源的市场变化,他果断从投资机构转入深圳天安骏业集团,著名的天安云谷就是该集团的产业。白羽作为该集团生物医药产业首席科学家,也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承担投资 评判、轻资产管理、资源导入的工作。因持续在产业中的深耕,他也于2021年与深大副校长张学记院士一同入选了《人民日报》健康产业投融资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同时入围的还有红杉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麦肯锡的全球副总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师等,极具分量。

2021 年与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院士合影

2021 年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高绍荣教授合影
未来思绪
“人生的路很多种,多思考,你总能成为为自己披星戴月的英雄。”看似选错、失败的路,也会绽放出异彩纷呈的花来,只要找到自身所爱的工作和事业,并与大的时代洪流有机结合,人生将无比快乐与富足。而成功,是这份富足感的附属之物。
“永远不要怕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能向其他人输出的时候,代表对它的通透性已经达到另外一个层次。“无论搞科研还是做管理,一定要秉持开放的心态。自己带出几个跟你一样好的人,他们才能帮你做事情,你才会有精力去做别的事。包括升到管理岗、带团队,甚至给别人做培训等等。一定不要吝惜,千万不要觉得去跟别人做沟通、合作、交流、培训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其实是在给自己创造新的机会。”做事保持灵活性,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有逻辑,一定能走得越来越好。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所谓“冥冥之志”,乃是精诚专一的志向;所谓“无昭昭之明”,则指要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
什么,拥有明辨是非的大智慧。只有经过无数次惛惛之事的持续磨练,才能量变引起质变。“功成”不一定是事无巨细地参与,但强调的是“功成必定有我”。白羽认为:培养这种心态,方能得坦途。这便是在深大培养出的治学态度与工作态度。
“走在时代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独行还是结伴同行,始终心怀远方。”白羽便是这样的深大青年,从走出深大校门的那刻起,带着沉甸甸的梦想奔赴远方。如今,白羽成为事竟成的“有志者”,他成功的背后是深刻的总结反思、一丝不苟的规划布局、全面精心的技术钻研、虚心精进的学习态度、成竹在胸的技术自信、敢闯敢拼的新时代精神。
白羽的成长与成功是深圳大学发展与育人的小小缩影,也是他个人无限努力、不断拼搏的结果。他的故事与真诚分享,将在未来激励着深大学子,专注此刻,多学多思;放眼未来,山高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