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品牌活动 创新小传 正文

林旭楠

1988级企业管理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5-16

人物小传

林旭楠,深圳大学1988级企业管理专业学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东明矿业公司董事长。涉及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金融、工业、矿业、投资咨询;还兼任深圳市潮汕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大学港澳校友 会会董和召集人,“壹基金-潮汕母亲慈善基金”管委;北方工业大学、汕头大 学、广东财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湾区青年发展研 究院助理院长,侨商智库研究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工程专家。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一生。

在林旭楠看来,年少时最闪亮的日子就是在深圳大学读书;而今,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创业之路,选择了一路向北。

在大批人才涌向珠三角、无数资本倾注大湾区时,多数人都会选择走进人、财、物汇集的风口,选择留在发展高地。对于学金融经济出身、以专才身份移居香港的林旭楠来说,毅然逆流北上的决定让身边人不解。呼伦贝尔草原,苍茫辽阔又原始神秘,未踏上这片土地之前,他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片草原的景象,描绘出自己的创业梦想,但当真正走进时,才明白完全超出了想象。

从踏上草原的第一天起,他便注定谱写艰难与困苦、幸福与欣慰并存的人生故事。他把人生最青春的近二十载时光留在了这片草原,与同事们一起创造了一段奇迹。多年以后再回首,多少因缘聚合,才成就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命运选中了他,给予他独一无二的奋斗经历和一生念念不忘的荣光。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也因此,他倍感珍惜。

脚踏实地,源自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辆自行车,后车架上搭着20来张电影海报,穿梭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代初的深圳大学校园里,海报贴遍了包括餐厅三角亭在内的各个角落。海报的内容大抵是深圳大学演会中心当晚上映南国影联特供片(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红高粱》等)、时间、内容简单介绍。字是用毛笔蘸上红绿两种颜料书写的。写海报和贴海报的勤工俭学学生就是林旭楠,这种电影海报的格式和风格,即使在他毕 业后还在校园里延续了好多年。往后的日子里,坚持写书法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在庆祝母校深圳大学成立三十五周年校庆时,他书写的“特区翰聚卅五载,荔园书香百千年”在学校展出,并入选首届校友书画作品集。

当年,骑车的林旭楠应该还带着一个随身听,里面播放的是沈庆的校园民谣《青春》。青春如此美好,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在最知名的沿海经济特区的大学校园里,敢为人先的意识一步步建立,“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影响学生一生;在这里,学生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除了书写海报外,林旭楠还学会了放电影、打扫电影院和课室,为来校参加培训的校外学生提供服务,很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强了他的信心,促使他早一步融入社会,早一步提升各种技能。母校深圳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环境,催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催生了向往创业创新的念头。于是,林旭楠离开经济发达地区,一路向北,进入西部大开发行列就顺理成章了。

深圳大学是一个临海的校园,林旭楠住进了银桦斋216号宿舍。没想到居然是一个海景房,推开窗户海风吹进来,看着对面香港的灯火,心中充满好奇——没想到,多年以后,他又到香港学习和生活,又从香港隔岸望向深圳,带着香港的资金和经验到内地创业——当年的深圳大学,到处洋溢着自由开放的气氛。不同专业、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宿舍楼入住,不同系的课程可以选修,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外地院校的教授经常来学校交流演讲。有一次,中国政法大学的江平教授来深大讲课,不是法律专业的林旭楠幸运地拥有听讲的机会,较早接受法学思想的熏陶。江平老先生和其他导师勉励学子们放眼全国和关注落后地区的话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他们鼓励学生们不断进取。后来,林旭楠一直进修学习、点滴积累,先后到北方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等院校兼职担任硕士生导师,间接传播了深圳大学的创业精神。

林旭楠书法作品

守望相助,坚守无悔青春的初心

一路北上的日子里,林旭楠用十余载的创业历程,诠释了他对“守望相助”这个词的深刻理解。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不单单守的是资本的保值增值,望的是业绩的蒸蒸日上,更包含为这方土地创造工业奇迹和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使命。与当地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牧民同胞共同繁荣,实现以企业为家的兄弟姐妹们的共同期盼。

近20年,对人类历史来说只是一瞬,但对于一个将自己人生历程与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新化工”)和呼伦贝尔东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明矿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来说,有何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每一次回望都令他百感交集。

创业初期,在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开启了一座现代化矿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刚到当地和政府部门沟通后,林旭楠所在机构初步决定投资一个煤化工项目,听说化工部设计五院在兰州,他便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乘上了飞往西北的飞机,又一个人从机场坐大巴抵达兰州。第二天花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设计院,却只见到一些准备退休的老同志。老同志告诉他,设计院总部已经迁到宁波了。扑了个空,好吧,那也只能要了宁波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又跑到宁波去接洽了。那时候,当地资源、技术、物流落后,专业设备均依靠进口,建设物资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

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林旭楠正当年富力强,看到化工厂区露天矿刚刚剥离开的土层,一股创业人的热血在胸膛涌动。他曾无数次在施工现场对着图纸发呆,不是思乡,而是憧憬着未来。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寒风暴雪中,大家蜷缩在简易工棚里规划着图纸,他不曾想到未来可以欣然地看着大家在温暖的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中努力工作,安居乐业。如今,创业初期时的梦想已然实现,他常常以此激励此刻一起奋斗的同事们,大家“工作并快乐着”,这些快乐源自一个梦想。

如果可以将时间剪成影片,每天都是一帧镜头的话,连起的画面,必定是从一根根钢筋变成一幢幢装置,一铲铲黄土变成一斗斗煤炭……几年的时间,从几人发展到了几十人、几百人,直至今日已形成千余人的团队。

林旭楠办公室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东明人的各种红色请帖,有婚宴的,有小孩百天喜宴的,有升学宴的……充满喜庆气息。如果把十几年来所有的请帖都摆上,那恐怕会摆满整个房间了。每个月都有喜事,还有用公司食堂当结婚礼堂的。结婚的新人中,有双方都是同事的,也有不同单位通过工作关系结成一对的。每次庆典上,大家都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想到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新员工一个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对呼伦贝尔的归属感,对金新化工、东明矿业有了归属之心。员工结婚了,接着新人有了小孩了,同事们争相参加,送去祝福,那心情就像东明露天矿刚挖出第一铲煤,金新化工产出第一捧尿素一样,人人几乎喜极而泣,恨不得奔走相告。

东明露天矿建设初期百日会战员工动员大会现场

回想起创业过程中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在露天矿山,地下水量过大阻碍了剥土的进度,比计划产出原煤的时间推后了一年;化工厂合成氨装置在高寒环境下进展缓慢;资金紧,人员少,条件差,员工在焦虑和困难中熬过困难期,但大家都有一个梦想,而且坚信梦想一定能实现!星光不问赶路人,终于在创业第四年,他们含泪见证了第一铲煤炭破土而出,第八年目睹雪白的尿素滚滚而来。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近二十年,林旭楠立足矿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建设,围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三大建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了矿山采选端、工厂生产端、产品终端的绿色闭环。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创造出一座与草原相匹配的现代化煤化工企业,实现了年产煤炭400万吨、合成氨近60万吨、尿素近100万吨、液化天然气3.6万吨;创新开发四个系列尿素产品,共计14个品种,荣获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内蒙古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暨“内蒙古自治区级褐煤煤化工研究开发中心”资质。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对奋斗者的应允,也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这一切正如创业之初的设计规划,当梦想变为现实,创业之路留给林旭楠的是一生最为贵重的财富,这份财富无法用数字和金钱衡量,因为那代表奋斗的精华,一辈子念念不忘的荣光。

金新化工2012 年首次打通流程产出产品

守正创新,创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金新化工主要依赖东明矿业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煤炭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矿化一体化产业。企业拥有并使用英国BGL、荷兰壳牌两种煤气化技术,德国鲁奇低温甲醇洗、法国法液空液氮洗技术,瑞士卡萨利氨合成技术,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技术和美国阿奎特浓盐水处理技术。利用国内外行业领先的装备、技术优势,实现呼伦贝尔地区低阶褐煤资源的清洁高效转化,生产优质合成氨、液化天然气和尿素产品。

面对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每年长达三个月的低温极寒天气,林旭楠带领团队深入思考,落实行动,坚信唯有不断突破创新,提质增效,才能实现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实现企业绿色健康高效的发展。在多年的煤化工生产实践中,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分别在金新化工装置优化方面获得专利共19项,在露天矿山生产建设方面获得专利42项。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实践积累,林旭楠与团队在北纬48度的呼伦贝尔草原,肩负“与草原同呼吸,与家国共未来”的企业使命,在打造绿色高效矿化一体的典范企业的创业之路上坚定前行。

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东明矿业东明露天矿

人生短暂,走着走着就已青春不再;岁月漫长,忙着忙着就已满目沧桑。林旭 楠想,总有一天,他也会荣休,在某一个地方、一个月朗星稀的时刻,也会想起有 一片草原叫作呼伦贝尔,想起他曾经在这片草原奋斗过的时光;想起产出第一铲煤、第一捧尿素时的欢呼雀跃,相拥而泣;想起因为共同的打拼,同事们建立起一个个小家庭,有了“金新二代”“东明二代”;想起风雨中员工们艰苦作业的样子,想起茫茫草原上热马放歌的生活……

青春澎湃的校园、风云变幻的奋斗路,是回忆里最绚丽的一隅,每一次的不放弃,都是在积蓄应对未来挑战的强大能量。选择永远是人生的主题,如今林旭楠已至知天命之年,仍然面临新的选择,金新化工、东明矿业作为内地和香港合资的典范企业,坚定不移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走高质量循环发展之路。他下一步的选择要顺应时代大势,在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之下,一路向北的选择才有了意义。也因此,他倍感珍惜。

办公地址: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南校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秋瑟二楼)

邮箱:cyxy@szu.edu.cn

办公电话:0755-26958848

深圳大学
创业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