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品牌活动 创新小传 正文

叶宇胜

1988级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5-16

人物小传

叶宇胜,1969年生,深圳市联网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电力通信网络的缔造者,世界水下探险协会(WUD)创建者。最早倡议深圳市智慧通信云网建设,用自身的经历传递着“跨界创新”理念。

1988年就读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92年入职深圳市供电局,2003年,创立深圳电网通信有限公司,着手整合电力和电信资源,建立了电力光纤网络,曾为六大运营商(联通、电信、网通、移动、铁通、卫通)提供基础光纤网络连接,撑起深圳通信业的新天地。

叶宇胜自小富有冒险精神,勇于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立志“生而有涯要活出广度与宽度”!

时代的气象深深印入年少大脑,初来深圳,见识到这个与闭塞故乡完全不同的城市。破土动工的项目遍地开花,日新月异的大楼拔地而起,巨大变化让年少的他充满了惊喜。他享受这种惊喜,喜欢每日的不同寻常。

这种性格特质也反映在学习上。他自小学便不喜欢死记硬背,厌恶循规蹈矩,经常开创性解答难题,成为理工科学霸。

深圳中学自办校以来,每年都培育了济济人才。叶宇胜是深圳中学的学霸,成绩优异拔萃,几乎已半步踏入清北校门。但他最终选择深圳大学,留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

深圳大学名声在外,有“北清华、南深大”之称,当时的深大延续了清华的教学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位深大学子的心中。而深大与深圳经济特区几乎同岁,也被誉为放眼看世界的窗口,是改革的试管,里面孕育着与内地名校不一样的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基因。基于此,叶宇胜认为深圳大学的四年学习,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是重要一环,最终让他焕发了创业的激情。

作为开放式教育的成果,深大接连走出马化腾、张志东、史玉柱、周海江等商界巨擘,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史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家。

创业:初享成功的喜悦

叶宇胜行事低调,他毕业后入职深圳市供电局,创建全市电力微波网与光纤通信网。一直以来,城市地下管线很复杂。深圳尤甚,因为它不允许外挂光纤线路,地下管线又没有,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极难建设通信接入网。甚至移动这个巨头都望而却步。

叶宇胜迎难而上,2003年,创办深圳电网通信公司,从零开始创业。对深圳整座城市的电力与电信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电力光纤网络,为所有电信运营商(尤其是深圳联通和深圳移动)提供基础光纤网络,撑起了深圳通信业的天空!

首次跨界突破创新,使电力光纤网遍布深圳每个小区、每栋楼,深圳电网通信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通信公司。

尝到创新的甜头,他又将目光投向证券市场,高人一等的数学头脑和商业逻辑,使他在股市获得财务自由。之后,他转战于不同行业,跨界经营成为常态,不仅投资万象城美食广场,广交朋友,还从实业转向狮子会慈善业,并成为狮子会光明分会会长。

2011年提拔为广东省电力通信公司领导,仕途亨通之际,他却辞职离开体制。闲歇2年后,他又投资成立深圳市联网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造新事物带来的幸福感总是让人激动不已。叶宇胜很享受这种幸福感,又不满足于此。

未来,他及其团队将深度参与深圳智慧城市云网端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智慧政务、智慧公安等领域,为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自此,这个当年选择深大的年轻人,正绽放成不一样的烟火。

洞潜:遇见崭新的世界

深大毕业后,深耕于电力通信行业,从基层员工做到广东省电力通信公司领导,仕途亨通。但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宁要充满挑战的人生,不要平庸地活着”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人活一世,应该有多种活法。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大呢!

为了心中理想,他毅然脱离体制,“玩”起洞潜。年纪和体能跟他开起了不大不小的玩笑,叶宇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毅力。不怕在正确的道路上磕磕碰碰,只怕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前行。十余年来,他与WUD(王远、王涛、李云奇、王颜林、叶宇胜五人创立WUD)的伙伴们探索了无数水下洞穴,其中不乏地下河的人类首潜纪录。在无人踏足的“野洞”,地表深处的深渊,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上天从不吝啬给予强者的礼物:将奇特生物与景色一一展示,带来洞潜本身的极限感受!

目睹马尔代夫、哥伦比亚海域巨大的鲸鲨从头顶缓缓游过,加拉帕戈斯群岛成群结队的双髻鲨遨游潜藏,他躺在海水的深处中,与大海的脉搏一齐跃动。

潜水进入地下河或水下洞穴,他再次感悟着水下暗世界,惊喜地看到地下洞穴中的奇观异景:印度尼西亚的白色螃蟹、亚速尔群岛过腰粗的大蓝鳗鱼、墨西哥地区的鲶鱼、中国广西的桃花水母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生物。

每次洞穴潜水时都会遇到很多特别奇特的生物。某些生物甚至还没有被科学记录。

叶宇胜作为中国仅有的50岁以上的洞穴潜水探险家,深感荣耀,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洞潜的情感:我很热爱这种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能人所不能,潜到更深更不确定的地下溶洞去,尤其潜入人类首次潜到的水下“野洞”的感觉无法言喻。

他去美国佛罗里达洞潜,水体清澈,人悬停于水中如飘浮半空,若空游无所依,阳光下显现奇特鬼魅的七彩景观。若大自然眷顾,倾泻出一大片阳光,经水面折射,如瀑布般挂在水中,令见者动容!

他去墨西哥洞潜,也是中国人首次潜入Angelite溶洞,那是一个含硫化氢毒气的溶洞,危险而梦幻,在水下如太空漫步。也有别的溶洞,如入春天的桃花源。水下世界亦层次分明,独特品类的植物为争夺倾泻而下的阳光,蔓延疯长,纤细的腰杆儿在水中摇曳,妖娆可人。它们竞相绽放,姹紫嫣红。

他潜入海底,见证战场的残酷,如密克罗尼西亚楚克环礁日本联合舰队的沉没的军舰,斯里兰卡英军的人类第一艘航母竞技神号,菲律宾苏比克军港美军的巡洋舰……

他认为最自豪的事是和王远作为WUD骨干成员,参与广西多数地下河的首潜。广西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方之一,喀斯特实则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地下河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侵蚀岩层山体,长年累月之后便形成一个个地下河洞腔,他和王远对地下河潜水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2011年,他参与拍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投资的纪录片《潜行深渊》,WUD成员去大石围天坑洞潜,在近乎垂直、有足足50层楼高的崖边速降170多米,抵达坑底。

在潜水科学尚未发展起来时,仅美国佛罗里达北部地区,每年都有30—50人命丧水下。

2014年4月18 日,WUD创始元老之一的王涛在广西都安大兴九墩北洞穴永远离开了人世。叶宇胜是事故原因的发现者,与老朋友王远,忍着悲痛处理王涛后事。王远于5月初写下《2014年4月18 日广西洞穴深潜事故报告及反思》一文,回顾这次事故的全过程,深刻反思事故发生的原因,此文发表于“WUD水下探索”公众号。

此处有必要普及一个科学知识。水体越深,大气压强越大。从浅水域潜入深水 域时,速度不可太快,否则在水体压强作用下,引起“氮醉”反应,人容易头晕、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从深水域返回浅水域时,亦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有个泄压过程,否则体内压强过大,相当于一颗炸弹由内爆开,五脏六腑瞬间被撕裂。此外,还有氧气中毒、内耳减压病、导引绳丢失、惊慌失措等诸多意外,为洞潜笼罩上血色恐怖的面纱。

洞潜是一项充满意外与死亡的极限运动,训练有素的夏克·埃克斯利也在1994年洞潜时遇难。

在洞潜的极限挑战下,叶宇胜冷静处理每一个细节,可是挚友王涛的溘然离世也警醒了他,使他深深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有限的生命中,需要极致发挥绽放,要更热爱生活!应该勇敢发挥,不负人生一场。

洞潜作为人类第一危险的极限运动,充满各种意外,为什么还要继续洞潜?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2018年哈里斯博士参与洞潜救援泰国12个学生和1名教练的事件,找到答案。

一支绰号“野猪”的泰国青少年足球队经历了一次极为不同寻常的冒险。25岁的教练带领12名11—16岁的队员来到“睡美人洞”(ThamLuangNangNon)探险。外面下起了大雨,将他们直接困在洞穴里。洞穴地势极为复杂,呈“W”形,经多国洞潜专业人士提供支援,他们才得以成功获救。叶宇胜指出,这次救援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专业洞潜人士,如哈里斯博士。

洞潜圈子很小,中国从十几年前几个人到现在也就不到20人。国外也是差不 多。叶宇胜指出,拍哈里斯博士勇救13名泰国人的电影《13条命》于2022年在全世界热播,但美高梅电影公司却搞错了主角,将哈里斯拍成大胡子,而大胡子是哈里斯的潜伴,他们曾一起在广西都安潜地苏地下河。他说:哈里斯是人类的大英雄,应该为人所知!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例如泰国整个国家竟然缺乏专业的洞潜人员与设备,这也是造成救援过程中一名休闲潜水员牺牲的重要原因!如果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应急洞潜救援队伍,是可以避免这一起悲剧的。

从古至今每一个成功人士除了拥有运气,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纯粹。勇于做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

从入职供电局到创立深圳电网通信有限公司,再到创办联网通公司,其实就是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深圳建设提供云网端的全面服务,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而洞潜,叶宇胜一直谦虚说只是“玩玩而已”的爱好,实则已经抵达该领域最 前沿。“玩儿一样”整出WUD,却是全世界唯一用中文制定技术潜水、沉船潜水、洞穴潜水标准规程,考核认证的机构。WUD甚至制定专业潜水规程,研发潜水装备……在多个领域造福社会。

抱着“玩玩”的心态进来,却发现了另一个敢于去探险、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不断扩展极限的自己!

精彩地活在当下!他是深大走出的学子,是企业家,是探险家,是永远的激情“少年”!

办公地址: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南校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秋瑟二楼)

邮箱:cyxy@szu.edu.cn

办公电话:0755-26958848

深圳大学
创业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