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优鹏计划·创新领航系列讲座”第54讲圆满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毕业生、连续创业者王献冠先生,以《人生与创业—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索之旅》为主题,结合个人成长与实战经验,为深大学子带来深度认知分享。
主讲人介绍
王献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毕业生
全程参与一家上市公司从0到1的成长历程
创业者,影智速拍AI商拍及处理平台创始人
职业探索者,岗位收集者
讲座进行中,王献冠以四大模块揭秘成长与创业的核心方法论:
一、习惯系统—构建人生的复利引擎
王献冠提出,习惯是人生的复利系统,需通过“ACE法则”科学培养:锚定固定场景(如专用学习书桌)触发行动,借助朋友圈打卡、贴纸记录等即时反馈强化行动,并从微小目标(如每天1页书)降低启动阻力。他以曾国藩“早睡早起”为例,强调关键习惯对人生护城河的塑造,并结合福建钢铁厂案例警示——盲目“All-in”风险极高,需画好底线、勇敢试错,为人生预留容错空间。
二、职业选择—AI时代的复利生存法则
面对AI技术冲击,王献冠建议选择“时间复利型”职业(如医生、律师),避开易被替代的“青春饭”赛道;同时深耕高复杂度领域(如高端摄影、创意设计),以专业壁垒对抗技术迭代。他呼吁优先选择大厂核心岗位(含股份)、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警惕中小私企“拿工资”模式的职业天花板,强调方向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三、创业能力—心力、学习力与破局力
创业者需具备三大底层能力:学习力体现为快速跨界(从技术维修到商业融资的全链路突破),心力则要求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应对融资困境与团队冲突),而系统思维需从“一团乱麻”中精准找到突破口(如珠宝摄影案例的破局逻辑)。他提出“顺势而为”策略,以AI摄影赛道为例,倡导从小项目积累经验,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构建商业护城河。
[修改建议:将“脸皮厚”改为“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
四、认知升级—从知行合一到长期主义
王献冠强调,认知需通过“实践-反思-教学相长”的闭环持续迭代,警惕短视频碎片化信息对深度思考的侵蚀,推荐《原则》《金字塔原理》等经典书籍夯实思维框架。他倡导降低短期快感预期,平衡多巴胺与内啡肽,追求可持续的长期幸福感,在不确定中锚定“方向大于努力”的核心逻辑,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定义人生终局。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职业规划、创业准备等话题与王献冠展开交流。王献冠结合自身经验,强调“基本功训练”与“小步试错”的重要性,并为学子提供了实践性建议,令师生收获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