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深圳大学创业园项目申报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金种子项目选拔的通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10-3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我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项目水平。

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创业园项目申报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以下简称“创新大赛”深圳大学金种子项目选拔,遴选出优秀项目入驻深大创业园,并给予其培育经费、场地、政策等资源支持;同时作为创新大赛深圳大学金种子项目开展系统赛事打磨培训,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道及组别

资助与赛事根据参赛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参赛项目性质及所处创业阶段和项目特点,分为高教主赛道及红旅赛道两个赛道。

二、项目申报对象

(符合以下两项条件之一者):

1.深圳大学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

2.深圳大学毕业4年以内的全日制毕业生(2021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三、申报作品类别及要求

(一)高教主赛道:

1.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6)“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7)“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8)“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9)“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10)“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各参赛项目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申报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半数以上成员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4年内的毕业生。团队所申报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申报。

(2)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3)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申报,各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①创意组

A1:项目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A2: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深圳大学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

A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②创业组

A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A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21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A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半数以上成员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4年内的毕业生。团队所申报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申报。

(3)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1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项目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3)创业组

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项目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四、其他

参加2025年深圳大学创业园资助申报的项目需报名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鼓励我校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与其指导的学生共同组建创业团队,由学生负责申报和入驻,将科研与创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落地。

五、赛程安排(暂定)

(一)报名

请各申报项目负责人在【11月8日23:59】将报名资料发送至邮箱3246938203@qq.com(文件命名格式:报名表/商业计划书/PPT-赛道组别-项目名称-学院-项目负责人-手机号码),其中《2025“入园评审”报名表》(附件)(包括可编辑的Word文档和签字的pdf文档)、商业计划书为必须材料,其他材料(如PPT及相关佐证材料等)视项目实际情况提交。

(二)初赛

11月9-10日。组委会将邀请专家,通过线上书面评审形式进行。

(三)决赛

11月15日(拟定)。组委会将邀请专家,通过线下路演答辩评审形式进行。

六、项目资助内容

(一)孵化周期

孵化周期为1年(与创业园签署相关协议之日起算)

(二)办公场地

1.办公卡位

学校创业园提供的固定办公场地(1-4个办公卡位,包括办公台、地柜、储物柜、电源、校园网等办公条件)。

2.公共空间

入园项目可享受园区提供的公共服务空间,主要包括:学生创业园的会议室、洽谈室、培训室、路演厅、创客空间等公共空间,采取预约申请、免费使用、时数控制的原则进行管理。创业团队使用深圳大学校内场地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

(三)增值服务

1.定期在校内或校外举办产品展示推广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在活动中拥有自主摊位,自主经营商品(在学校允许范围之内),自负盈亏;

2.免费提供财税咨询、知识产权咨询、项目诊断、工作坊等;

3.商业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品牌规划、企业管理、融资投资、财务税法等);

4.可优先选修由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设的“创业实战”系列课程;

5.可参加定期举办的创业沙龙和路演会,无缝对接项目、团队、导师、资金、场地、产业链和行业客户等创业资源;

6.优先成为学生创业园商品和服务采购的供应商(以符合政府和学校有关公务采购规定为前提)。

七、特别声明

1.主办单位将严格保守申报作品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2.主办单位将对作者和作品的资格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申报资格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刻取消其申报资格;对已获奖者将追回所得一切奖励及荣誉,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3.作品产权应归属申报者所有,知识产权须明晰,无权属纠纷。申报者与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持有人的一切纠纷与学校无关。

4.若申报作品的核心内容(如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权属于我校教师,报名时应提交相关说明文件。

5.申报作品凡涉及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特殊领域(详见附件相应章程)的,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可申报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老师:李老师  0755-26958848

请有意向的同学加入群聊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赛事,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成绩对于学校综合排名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4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创新大赛再次位列第一位。

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025年10月30日

办公地址: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南校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秋瑟二楼)

邮箱:cyxy@szu.edu.cn

办公电话:0755-26958848

深圳大学
创业园公众号